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?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肠梗阻的各种原因,包括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,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肠梗阻症状、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,例如肠粘连导致的肠梗阻和术后肠麻痹等,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肠梗阻,提高疾病预防意识。
机械性肠梗阻:肠道物理性阻塞的罪魁祸首
肠梗阻,顾名思义,就是肠道内容物通行受阻。而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机械性梗阻,它就像肠道里出现了一堵墙,阻碍了食物残渣和气体的正常运行。
机械性肠梗阻的成因多种多样,其中最常见的是粘连。腹腔手术后,肠管之间容易形成粘连,这些粘连就像蛛网一样,缠绕着肠管,导致肠道狭窄或完全阻塞。例如,曾经做过阑尾切除术的患者,术后肠粘连导致肠梗阻的概率相对较高,据统计,这部分人群肠梗阻的发病率约为 1%~5%。
除了粘连,肿瘤也是机械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。肠道肿瘤,特别是结肠癌,可以占据肠腔,直接造成肠道阻塞。此外,肠套叠、肠扭转等情况也会导致肠管扭曲变形,造成机械性梗阻。异物梗阻,例如误吞异物,如纽扣、硬币等,在儿童中比较常见,也会造成肠梗阻。
值得注意的是,老年人由于肠道蠕动减慢,更容易发生粪便嵌顿,从而引发机械性肠梗阻,这需要我们格外关注老年人的肠道健康。
动力性肠梗阻:肠道肌肉的‘罢工’
与机械性梗阻不同,动力性肠梗阻并非肠道被物理性阻塞,而是肠道肌肉功能紊乱,导致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,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。
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,可能与肠道的神经支配、电解质平衡紊乱、药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相关。比如,一些患者在腹腔感染、肠系膜血管疾病后,由于肠壁水肿、炎症等因素影响肠道肌肉的正常收缩,进而引发动力性肠梗阻。此外,糖尿病、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以及一些药物,如阿片类镇痛药,都可能导致肠道动力不足,增加动力性肠梗阻的风险。
有些肠道疾病本身就会影响肠道的运动功能,从而引起动力性肠梗阻,例如肠神经病变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。某些严重感染,比如腹膜炎,也会造成肠道肌肉功能的异常。值得一提的是,术后肠麻痹也是一种常见的动力性肠梗阻,多见于腹部大手术后,这主要是由于手术刺激导致肠道的暂时性麻痹。
肠梗阻的症状: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
- 腹痛:这是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,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,严重时可持续性剧烈腹痛。
- 呕吐:肠梗阻会引起肠内容物潴留,导致呕吐。呕吐物可能为食物残渣、胆汁或粪便样物质。
- 便秘:肠梗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便秘,大便次数减少或完全不通。
- 腹胀:肠道内气体和液体潴留,导致腹部明显胀大,甚至可触及肠管扩张。
- 肠鸣音改变:肠鸣音可亢进或减弱,甚至消失,这有助于医生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。
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:及时的干预至关重要
肠梗阻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、体格检查、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。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、病史,进行腹部查体,判断腹部压痛、反跳痛等情况。影像学检查,如腹部X光片、腹部CT,可以清楚地显示肠管的形态、位置、有无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性质。
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根据梗阻的原因、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况而定。对于轻微的动力性肠梗阻,可以通过禁食、胃肠减压、药物治疗等保守方法进行治疗。如果保守治疗无效,或者出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,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肠梗阻,恢复肠道的通畅,并切除坏死的肠段。
肠梗阻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,包括外科医生、内科医生、麻醉师等。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。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、穿孔、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肠梗阻的预防:守护肠道健康
预防肠梗阻的关键在于避免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。首先,应该积极治疗导致肠梗阻的原发病,例如肿瘤、炎症性肠病等。其次,应注意饮食习惯,避免暴饮暴食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。
对于需要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,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,术后应积极预防肠粘连的发生,避免术后肠梗阻的出现。此外,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,及早发现肠道疾病,并进行相应的治疗。
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吸烟、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,加强身体锻炼,提高自身的免疫力,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肠梗阻的发生风险。总而言之,预防重于治疗,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,可以有效地减少肠梗阻的发生。